全运会|举重不“冷门” 看台有行家-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11/12 09:15:11
来源:新华网

全运会|举重不“冷门” 看台有行家

字体:

  新华社广州11月11日电 题:举重不“冷门” 看台有行家

  新华社记者霍思颖、黄浩苑、杨博毅

  湖北队蔚文琪第一把抓举过头后,起身未成。

  “顶——住!”呼喊声不知从看台的哪个角落传来,汇成一片声浪。

  她沉下一口气,稳住颤抖的身体,稳稳地站直了。

  90多公斤的杠铃悬在半空,时间似乎被无限拉长,计时器一秒一秒跳动。在几乎令人窒息的寂静里,每一秒都如同一分钟般漫长。

  嘀……成功!

  掌声与喝彩瞬间迸发。

  这是发生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举重项目女子55公斤级比赛现场的一幕。在这里,精彩试举一次次引发“行家们”的共鸣与对话。

  “动作到位!”“稳住!”“收紧核心!”——来自看台的“点评”声此起彼伏。观众的专业,不仅为选手增添了底气,也让赛场气氛格外热烈。

  看台上,不乏行家里手。

  从事综合体能训练工作快10年的余小宝专程从广州来东莞观赛。她介绍说,所谓综合体能训练,就是将举重、体操和有氧运动等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奥林匹克举重是我们日常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锻炼爆发力,更让下肢、肩背都能训练到位。”

  观赛间隙,她所在的300多人的学员群也格外热闹。“现在出场的这位,是李大银(中国男子举重运动员)的师妹,全场唯一Push Jerk(冲刺推挺)的选手”“这个略微屈肘,所以被判失败”……出现裁判员改判的时候,大家都会热烈地讨论技术动作的判罚点。

  余小宝坦言,最初接触杠铃时也曾怯弱。“特别是把那么重的东西举过头顶,我很害怕。”慢慢地,她便被深深吸引。“它不仅需要身体力量,也要调动大脑。小小的身体,举起大大的力量,这是一种智慧。”

  这份热爱,也体现在王蒋昊楠的选择上。他在观众席偶遇不少老友。正因为钟情举重,他大学毕业后投身于举重用品行业。“现在综合体能训练走进大众生活,举重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好了。”他说。

  间歇时,有人在观众席看到了10日在这片场地夺冠的女举运动员侯志慧,运动员看台上还出现了两届奥运会冠军李雯雯的身影。冠军和爱好者一起,融入到比赛中。

  赛场上出现了两次改判——成功变为失败,观众席传来一片遗憾的叹息,但也认可判罚的准确性。

  在这里,台上台下的参与者们,都深深热爱着杠杆和杠铃片产生的化学反应。他们正以各自方式,推动举重运动继续向前。 

【纠错】 【责任编辑:魏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