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举”家之力的下一棒-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11/12 09:21:30
来源:新华网

全运会|“举”家之力的下一棒

字体:

  新华社东莞11月11日电 题:“举”家之力的下一棒

  新华社记者许仕豪、黄浩苑、杨博毅

  “昨天赵金兰、赵金红的比赛,你有关注吗?”

  “有关注,她们是我姐姐。”受访的男孩腼腆地笑了。

  10日进行的全运会举重女子45公斤级比赛中,广西“姐妹花”赵金兰和赵金红包揽金银牌,引来不少关注。11日,记者偶遇她们的亲弟弟,套用现在的网络用语:“像她们这么厉害的,还有一个!”

  当日,记者与同事在位于东莞石龙镇的举重博物馆采访,对当地名宿陈镜开与弟弟陈满林、侄子陈伟强“一门三力士”的故事印象深刻。采访结束后,我们与身旁一名参观博物馆的男孩攀谈起来,无意间竟又发现一个举重之家。

  男孩名叫赵海林,今年18岁,和姐姐们一样是举重运动员。2012年,11岁的赵金红被广西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郑开积选中,因其天赋绝佳,这名启蒙教练也“盯”上了赵金兰和赵海林。2015年,11岁的赵金兰和8岁的赵海林也进入玉林体校,走上了举重之路。

  “郑教练觉得大姐练得好,后来发现家里竟然还有两个!就把我们全都‘抓来了’。”赵海林说。

  举重项目的选材,除了力量之外,还对身材比例有较高要求。郑开积说,基因决定了,姐弟仨都很适合练习举重。

  姐弟三人出生在玉林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三个孩子全都练习举重,需要举全家之力,这让父母有不少顾虑。

  “当时他们家经济上压力不小,也会担心孩子训练太苦。”郑开积说,“大姐很懂事,训练一年了,还是想放弃。她觉得回家能帮忙照顾弟弟妹妹,但最后还是被我们劝回来了。”

  赵金红的坚持得到了回馈。很快,她先后进入广西队和国家队,并以总成绩200公斤成为女子45公斤级世界纪录保持者。大姐的成功给了这个家庭很大激励。

  “训练不苦,习惯了就好,我很喜欢。”赵海林说,“我能因为举重从农村走到城市,已经很好了。”

  在赵海林看来,两位姐姐的个性截然不同,但对自己的关心都是一样的。

  “大姐会跟我视频,教我技术动作,做得不好会凶我,我也很害怕!二姐就内向、温柔一些,但她们都会关注我的训练。”他说,“教练也会用两个姐姐的经历鼓励我,每天都说。”

  小学从玉林体校毕业后,赵海林进入广西体校,逐渐成为所在81公斤级的佼佼者。2022年的自治区运动会上,赵海林若能取得好成绩,就有机会被选拔进广西队,但他意外失利了。

  “正常的话应该是能拿冠军的。但抓举的时候脑子懵了,发力没做好,抓举三把都没举起。”赵海林说,“举重不只靠力量,还要靠脑子,得理解动作,多练多磨。”

  赵海林说,这段经历是自己遭受过的最大挫折。在广西,同年龄段81公斤级竞争激烈,有十几名水平不错的运动员。这次失利,意味着他永远失去了进入广西队的机会。

  “大概用了半年才走出来,晚上在床上还会偷偷哭。”其他省份队伍抛来了橄榄枝,但赵海林还是决定放弃专业道路,通过单招进入大学。

  起初,做出这个决定的他,有点担心两位姐姐的态度。“她们一直跟我说,既然练了举重,就要练好。”去年,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结果姐姐们一听,双手支持。”

  “举重很好,但读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啊。”赵海林觉得,即便没有踏上最高舞台,举重依然会给自己读书、就业提供很多机会,“会继续坚持、热爱”。

  10日的比赛中,赵金兰最后一把挺举尝试113公斤,意图以总成绩201公斤冲击姐姐的世界纪录,虽然没能成功,但依靠此前成绩还是锁定了金牌。赵海林表示:“两个姐姐就是这样的,你超过我,我又超过你。”

  “但我们在家里不会讨论这些,不管谁赢,金牌是我们家的就够了。”他说。

  尽管无法继续追梦,赵海林依然不断向记者“安利”举重项目:“现在训练条件比以前好很多。很多家长觉得举重‘压个子’,这是误解,你看我,长这么高!”他开心地踮了几下脚,目测大约有1米7。

  谈到如何接过姐姐们的“下一棒”,赵海林表示,自己想用另一种方式报效祖国。“我已经想好了。但这是秘密,你们不要写进去。” 

【纠错】 【责任编辑:魏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