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很差的肠癌患者还有手术机会吗?“这听起来确实很棘手,但也不必太悲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劲松教授经常这样安慰前来向他求助的复杂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家人。
“医患同心,相信我们共同努力能创造转机。”他坦言:“面对这些复杂病例的挑战,医院多学科团队齐心协力,依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强大的重症监护团队,还有来自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和密切配合,使我们更多了些胆量和底气。”
肺功能极差,肠癌患者还有手术机会吗?
多学科稳、快、准巧解难题
“医生,我还有手术机会吗?”54岁的国叔(化名)千里迢迢从河南赶到广州,见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劲松,他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他因长期吸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还接受过肺大泡切除术,今年因急性肺感染还曾一度进过ICU。所以,当他确诊直肠癌急需尽快手术根治时,因肺功能实在太差,手术风险太高,当地医院的医生都不敢为他手术。
“我们一起努力,想办法创造机会。”陈劲松详细询问完病史并充分评估了国叔的身体状况后,鼓励国叔及其家人别轻言放弃。
入院后,国叔检查结果出来了——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能力)中度下降。情况确实不妙,为此,陈劲松组织了多场院内多学科讨论,制订了稳、快、准的治疗方案——术前改善肺功能,通过雾化祛痰、氧疗、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营养等措施积极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性,以减少术后气管插管的时间;术中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减少组织损伤;术后充分抗感染止痛,加快肠道功能恢复,同时帮国叔及早下地活动,降低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感染风险,促进快速恢复。术后第二天,国叔便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两周后康复出院。
出院前,见到医护人员,国叔开心地唱起了歌,中气明显足了。他和家人为广医一院医护人员点赞,还送上卡片表达谢意,感谢他们的精湛技术和暖心护理。
据陈劲松介绍,自2014年起,该院胃肠外科就启动了针对胃肠肿瘤复杂病例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至今已坚持10年,从最初每两周一次,增加到现在每周一次。参与MDT讨论的科室包括肿瘤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以及放疗科,必要时还会邀请肝胆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学科的专家参与讨论。
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为需要进行复杂手术或合并有心肺等其他方面严重疾病的胃肠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